汉武帝新传第 14 部分

何新 / 著
 加书签  朗读 滚屏

最新网址发邮件: dz@CEDUWX.COM

汉武帝生平事年表

(本表原收入拙著《圣与雄》(金盾版社,2003),刊误殊多。因重作校勘及详补充。)

[何按:汉朝之得名,旧以为源自“汉”或“汉中”,非也。刘邦始封“汉中王”,初就国。有言曰:“汉应天汉。汉中,据有形胜,退可守,秦以之有天。”刘邦乃就汉中王。取天,国号称“汉”。汉者,天汉,银河之古称也。武帝年号有 “天汉”,盖以苦旱连年,“天汉”降雨,故名之。故汉民族之名,语源实自“天汉”。]

文帝元七年(157年,甲申),太子刘启32岁。

夏6月,文帝病甚,托孤周亚夫、卫绾。以中尉周亚夫为车骑将军。

[嘱太子:“若有缓急,可用周亚夫为将。]

乙亥,孝文皇帝崩。民临三,葬霸陵。

丁未,太子启即皇帝位,是为景帝。

窦皇为皇太,立太子妃薄氏为皇

[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窦太好黄帝老子言,帝(景帝)及太子、诸窦读黄帝老子,尊其术。]

[关于窦太。窦太,赵国清河,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传其名。“索隐”引皇甫谧云“名猗”。

窦氏在惠帝时以良家子被选入宫侍皇太。汉初时,国家经济富裕,宫室开支很。吕太决定将部分宫赏赐给诸侯王;每位诸侯王五个。

窦氏也在列。请托负责这次派遣工作的官员,将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员之中,因为是赵国

但那位负责把窦姬托付的事给忘了,将窦姬的名册错放在去代国的员中。这些名册都已经吕太的审批。无法更改。

当时的代王是祖薄姬的子刘恒,的孝文帝。

惠帝七年(公元188年),窦姬给刘恒生了子。这就是的景帝刘启。

刘恒皇帝之,窦姬成为皇

刘启即位是为景帝,窦皇成为皇太

封太窦广国为章武侯。户11,869。太兄窦君(已)子彭祖为南侯,户6,460。

[何按:西汉初叶,功臣(列侯)、外戚及刘姓诸王鼎足而立构成统治阶层的三集团,皇帝亦受制之。

同时,在社会中,在统治阶层与被统治的“小”之间,现了个新的边缘阶层,即“游士(游学之士)。游士有文化知识特异才能而无财产及社会地位,往往寄食贵族阶层,成为其荫户为“客”。游士在战国争霸角逐中曾发挥作用:从事战略和政略设计、意识形组织、舆论纵。在始皇时代游士也已形成种重的政治边缘量,可主导舆论威胁于政权,因而被秦始皇所制(即“焚书坑儒”)。结果这边缘政治,在刘邦起义和夺取政权及新制度构建中发挥作用(如韩信、陈平、叔孙通、陆贾之辈)。这游士阶层,所学术则颇同,有黄老之学,有儒学,有方术之士,亦有习法术者。

贾谊、晁错正是汉初之际这个边缘层中的政治代表。]

[《贾生列传》:“贾生以为汉至孝文廿余年,天和治,而固当改正朔,易,法制度,定官名,礼乐。乃悉草其事仪法,尚黄,数用五,为官名,悉更秦之法。

孝文帝初即位,谦让未遑也。诸律令所更定,及列侯悉就国,其说皆自贾生发之。”

何按:贾谊是汉初之政治改革家,然其学术源于李斯(曾从学于李斯)。贾谊早夭,其志未酬,而晁错则是贾谊之同,在政治继承了贾谊的事业。汉武帝朝之更制改化,其源实本于文景两代贾、晁始倡之新政试验。]

[刘邦是个实用主义者。视书本知识,喜欢甚至是尊重经纶的读书、儒士。

刘邦曾在儒冠小解,以示对读书视。刘邦能成为气恢宏的汉朝开国皇帝,两个儒家的思想家,给了刘邦鼎之助。个是陆贾,个是叔孙通。

陆贾是位理主义的儒家思想家。陆贾早就是刘邦的追随者,然而刘邦并没有重用,经常拿开心,天初定,尉佗平定南越,自封为王,意在割据。刘邦就派陆贾往,授佗南越王印,陆贾的辩才使尉佗叹,甘愿称臣。刘邦封陆贾太中夫。

陆贾见刘邦并没有什么的治国方略,经常在刘邦面称赞和引用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。

刘邦说:“坐在马背能打,靠背诵《诗》、《书》行吗”?陆贾反诘:“可以坐在马背得天,但可以坐在马背治天吗?”

陆贾将中国历代治国成败的经验训,分析给刘邦听。陆贾说,商汤和周武王都是靠文武并用,才使天得以治久安。而吴王夫差、智伯都是崇尚武而灭亡的。如果秦王朝能在统天,施行仁义,仿效先圣治理国家。陛能得到天吗?

也觉得陆贾说得有理。于是,就说,陆贾,就给写几篇文章,帮分析分析秦王失天得天的原因,跟谈历史治国成败的经验和训。

陆贾总共写了12篇文章。订成书,名《新语》。《新语》实际代表了汉初治国的政方略。

《新语》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度使用刑罚、傲慢自以及奢侈无度。陆贾方面地说明汉朝如何避免必然的消亡,另方面也旁敲侧谈灾异现象和其显示的警戒意义。更强调个能治久安的国家必须注重儒家的德。几十年之,贾谊在其《秦论》指:“仁义施,守之异也。”

汉初另位重思想家是使汉朝政治确定统治格局、编订朝廷礼仪的叔孙通。重新整正式使用。中国的朝廷礼仪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中非常重容。

叔孙通,秦始皇时的儒经博士。秦二世逃秦宫,投奔早已起于山东义军,最投靠到刘邦的麾。在投靠刘邦之先,许多儒士都喜欢,说只会讨好拍马,见风使舵,品德低等。发现刘邦喜欢儒穿楚制短

叔孙通跟刘邦说:“知识分子都是文弱书生,打天的时候用们,但是天取得之,治天时,们还是有用的。”刘邦未置可否。古代五帝同乐,三王同礼。礼总是同时代的而制定的礼乐制度。因为时代愿意取古代礼制和秦朝礼仪中有益的成份,再结当今现状制定汉代礼制。刘邦说:“去试试看。但原则是简单明了,于把,利于适用。”

叔孙通找了32个鲁生。练习起朝廷应该用的各种礼仪。刘邦检阅,觉得并像担心的那么难,就群臣随着学习。

祖七年十月。汉朝沿袭历史的纪年方法,仍是以十月为岁首。每年十月都是汉帝国庆典之时,公元200年,刘邦使用汉家朝仪。整个程由御史夫主持,隆重而有秩序。整个庄严肃穆。

朝仪结束之祖刘邦很奋。叹地说:“今天才知皇帝原也是很威风的。”于是,祖任命叔孙通为奉常(景帝中六年,更名为太常),主持国家的宗庙礼仪。同时,赐五百金。任命叔孙通子们全部为“郎”。使汉代开始以礼治国,即以文治国。司马迁评价叔孙通说:“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,退与时化,卒为汉家儒宗。]

汉武帝生平事年表(1岁)

汉景帝元年(公元156年,乙酉),刘彻诞生。

7月7景帝王夫称言梦入怀,生刘彻于安未央宫猗兰殿,名阿彘。更名“彻”,字“通”。

王美,共生三女男。男即刘彘,易名为“彻”。(《释名》:“彻,达也。”达,即通也。通达智慧,故名为“彻”。)汉制,美俸比二千石。景帝共生男13子,彘为第9子。或言为第10子。时年,景帝32岁。]

4月,孝文薄太崩。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。

5月,实行薄赋政策,复民田半租,三十税

入代边,劫掠而去。遣御史夫陶青至代与匈议和事。

以太中夫周仁为郎中令,张凯为廷尉,楚元王子平陆侯刘礼为宗正,以中夫晁错为左史,申屠嘉为丞相。

[班固《百官志》:“太中夫,掌论议,无员,多至数十。秩比千石。属郎中令。中夫掌论议,属郎中令,其位在夫之,谏夫之武帝擢中夫,更名曰光禄夫,秩比二千石。太中夫比千石如故。(此元狩五年事。)]

大家正在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