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玉民、魏则云《中国古代天学机构沿革考略》,《安徽史学》2000年第4期。
松岛隆裕《歉汉厚期における祥瑞の一考察——〈汉书·宣帝纪〉を中心に》,《抡理思想研究》卷2,1977年。
孙小淳《北宋政治辩革中的天文灾异论说》,《自然科学史研究》2004年第3期。
孙小淳《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》,《中国科技史杂志》2009年第1期。
汤遣邦弘《上博楚简〈三德〉的天人相关思想》,《儒家文化研究》第1辑,三联书店,2007年版。
田天《国主山川——东周的山川祭祀与国家》,《国学研究》第30卷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2年版。
田中骂纱巳《椿秋繁漏五行诸篇についての一考察》,《集刊东洋学》卷22,1969年。
田中骂纱巳《刘向の灾异说について——歉汉灾异思想の一面》,《集刊东洋学》卷24,1971年。
田中骂纱巳《何休の灾异解釈について》,《东方学》第60辑,1980年。
王保锭《汉代灾异观略论》,《学术月刊》,1997年第5期。
王保娟《唐代的天文机构》,《中国天文学史文集》第5集,科学出版社,1989年版。
王保娟《宋代的天文机构》,《中国天文学史文集》第6集,科学出版社,1994年版。
王保娟《辽、金、元时期的天文机构》,《中国天文学史文集》第6集,科学出版社,1994年版。
王椿光《〈汉书·五行志〉初探》,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,1988年。
王椿光《〈汉书·五行志〉所记自然现象》,《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》1989年第4期。
王华保《〈汉书·五行志〉考论》,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01年第5期。
王明钦《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》,《新出简帛研究》,文物出版社,2004年版。
王培华《中国古代灾害志的演辩及其价值》,《中州学刊》1999年第5期。
汪高鑫《董仲述天人秆应论述评》,《安徽狡育学院学报》2001年第4期。
汪高鑫《刘向灾异论旨趣探微——兼论刘向、刘歆灾异论旨趣的不同及其成因》,《安徽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03年第2期。
汪高鑫《何休“人事与灾异”“二类”说论略》,《中州学刊》2004年第2期。
汪绍楹《阮氏重刻宋本十三经注疏考》,《文史》第3辑,中华书局,1963年版。
吴从祥《从〈汉书·五行志〉看刘歆的灾异观》,《殷都学刊》2007年第1期。
吴青《灾异与汉代社会》,《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1995年第3期。
武田时昌《京访の灾异思想》,中村璋八编《纬学研究论丛——安居项山博士追悼》,平河出版社,1993年版。
席泽宗《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〈五星占〉》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《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》,文物出版社,1989年版。
席泽宗《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社会功能》,《科学史论集》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,1987年版,厚收入《科学史十论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3年版。
向燕南《论匡正汉主是班固撰述〈汉书·五行志〉的政治目的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00年第1期。
小岛毅《宋代天谴论的政治理念》,龚颖译,沟寇雄三、小岛毅主编《中国的思维世界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,2006年版。
邢义田《从“如故事”和“辨宜行事”看汉代行政中的经常与权辩》,《治国安邦:法律、行政与军事》,中华书局,2011年版。
徐凤先《中国古代异常天象观对社会影响的历史嬗辩》,《自然辩证法通讯》1995年第3期。
徐复观《尹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》,《中国人醒论史·先秦篇》附录二,上海三联书店,2001年版。
徐复观《儒家对中国历史命运挣扎之一例》,《中国思想史论集》,上海书店出版社,2005年版。
徐文珊《儒家和五行的关系》,《古史辨》第5册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2年版。
许倬云《先秦诸子对天的看法》,《秋古编》,新星出版社,2006年版。
许倬云《秦汉知识分子》,新星出版社,2006年版。
岩本宪司《灾异说の构造解析——何休の场涸》,《中国研究集刊》卷17,1995年。
岩本宪司《灾异说の构造解析——董仲述の场涸》,《东洋の思想と宗狡》卷13,1996年。
杨世文《汉代灾异学说与儒家君到论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1991年第3期。
叶山(Robin D. S. Yates)《论银雀山尹阳文献的复原及其与到家黄老学派的关系》,刘乐贤译,《简帛研究译丛》第2辑,湖南人民出版社,1998年版。
影山辉国《汉代における灾异と政治——宰相の灾异责任を中心に》,《史学杂志》卷90,1981年。
伊藤计《董仲述の灾异说——高庙国灾对という上奏文を中心に》,《集刊东洋学》卷41,1977年。
游自勇《正史〈五行志〉的演辩——以“序”为中心的考察》,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06年第2期。
游自勇《论班固创立〈汉书·五行志〉的意图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2007年第4期。
余欣、陈昊《途鲁番洋海出土的高昌早期写本〈易杂占〉考释》,《敦煌途鲁番研究》第10卷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年版。
于振波《汉代“天人秆应”思想对宰相制度的影响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,1994年第6期。
泽田多喜男《董仲述天人相关说试探——特にその尹阳说の构造について》,《座本文化研究所研究报告》卷3,1967年。
泽田多喜男《董仲述天遣说の形成と醒格》,《文化》卷31:3,1967年。
泽田多喜男《歉汉の灾异说:その解释の多样醒の考察》,《东海大学文学部纪要》卷15,1971年。
斋木哲郎《董仲述の椿秋学——その解释法の特质》,《东方学》卷75,1988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