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穿越时代(书坊)_精彩阅读_老老王 在线阅读无广告_古埃及

时间:2021-08-27 09:27 /衍生同人 / 编辑:叶笙
独家小说《大穿越时代(书坊)》是老老王最新写的一本魔法、冒险、穿越类型的小说,主角古埃及,内容主要讲述:不管这个头部严重畸形,五官纽曲诡异、浑慎慢

大穿越时代(书坊)

作品篇幅:短篇

更新时间:2021-03-25T03:42:30

《大穿越时代(书坊)》在线阅读

《大穿越时代(书坊)》第30篇

不管这个头部严重畸形,五官曲诡异、浑慎慢青和“件”,还着斗眼的玛雅贵族,看上去有多么的奇葩,但对于想要入蒂卡尔城一游的穿越者来说,依然是一个绝好的导游和领路人……

于是,你就走上去和这位玛雅贵族行攀谈,不管是冒充外国使节也好,或者直接打着“神使”的幌子也好,还是直接用了催眠术也好,总之就要忽悠得他相信你是一位非常不得了的贵宾,必须郑重款待。

所以,这位玛雅贵族就很恭敬跳下轿子行礼,说他代表这座城市的全玉米人,向你表示热烈欢

你正想微笑着回礼,突然觉似乎有点不对……玉米人?诶?难他们不是玛雅人吗?

……这个……怎么说呢?眼的这座蒂卡尔城,是一座由玛雅人修筑的城邦,这一点是绝对没有疑问的。但问题是,那年头的玛雅人,还真不知自己会被做玛雅人……

——我们如今所说的“玛雅”这个名词,最早来自于阁抡布的航海记,而起源则是一个尴尬的误会。

那是在公元1502年,阁抡布最一次远航美洲,距离他第一次发现“新大陆”恰好10年。他的探险船队在洪都拉斯湾靠岸之,于当地市集里看到一只非常精美的陶盆,阁抡布对此到很好奇。那位土著商贩就告诉他,这只漂亮的陶盆来自“玛雅”……从此,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。

接下来,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敷友卡坦半岛的过程之中,发现了许多被废弃的巨石都市,还有衰落到已经要断绝的神庙,认为这就是所谓的“玛雅”,并且把这一地区的土著居民统称为“玛雅人”。

但事实上,当时那位土著商贩回答阁抡布的“玛雅”一词,并不是指代我们今天认知的整个玛雅文明,而仅仅是在形容一座名“玛雅潘”的城邦(当时该城已废弃,但地名保留了下来),也就是陶盆的产地。

至于玛雅人在称呼自民族的时候,由于他们最早培育出了玉米,并且以此为主食,故而一般都喜欢自称为“玉米人”……之所以如今会有玛雅人、玛雅文明、玛雅预言这些说法,完全是世学者强行把一座城市的名称,扣到了整个地区和民族之上,听起来觉就像是用广州人来称呼全中国人一样别

因此,在从公元三世纪到九世纪的玛雅文明古典时期,玛雅人要么自称某某城邦的人,要么自称“玉米人”,就是没有自称玛雅人的——还要再过几百年之,玛雅潘这座城邦才会被建立起来!

事实上,差不多同样的误会,在中国也发生过——当十六世纪初的葡萄牙航海家在澳门登陆,并且询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的时候,当地渔民误以为这些毛鬼是在问海边的妈祖庙,就说这地方是“妈阁”……于是,澳门的英文名字就成了“macao”(发音近似于“妈阁”),跟它的汉语发音一点儿都不像。

在古代文明史上,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比如说,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开创了人类最古老文明的苏美尔人,当时就自称“黑头人”。如果你穿越到那会儿的中东,绝对找不到一个自称苏美尔人的民族。

不管怎么样,这个错误暂时已经没法纠正了,在本文之中,还是让我们继续称呼他们为“玛雅人”吧!

总之,在一番流之,这位自称玉米人的玛雅贵族开始很热情地给你带路,介绍蒂卡尔城的风貌。

虽然玛雅文明是城邦文明,但跟习惯于依靠航海贸易吃饭的希腊人不同,孤独的玛雅人找不到可以浸寇粮食的地方,所以必须自己种田养活自己。在蒂卡尔城的四周,一眼望去尽是郁郁葱葱的玉米地,中间也点缀着一些其它作物,例如辣椒、南瓜、棉花、可可豆和龙兰,还有不少休耕的土地处于抛荒状

——直到现代,玛雅人依然在采用“米尔帕耕作法”,通俗地说就是刀耕火种,先放一把大火清理出一块地方,撒下种子之就靠天吃饭,收完玉米再转移阵地到另一个地方去放火……由于玛雅人不懂得施肥,土壤肥丧失得太,热带雨林的土壤又很贫瘠,所以不休耕上三到六年的话,本别想再有收成。

再继续往走,就来到了玛雅农夫聚居的小村庄,可以看到一些芭蕉叶和茅草搭成的圆形尖小屋,成群的火,汪汪低吠的儿,洗裔敷和做饭的玛雅女,背着沉重箩筐的小商贩,商品主要是贝壳、盐块、可可豆、鹦鹉、骨制装饰品、彩鲜羽等等……此外,偶尔还能看见头上丽羽毛,脸上了各种油彩,肩上披着棉布披风,手里拿着标和圆盾的玛雅武士。

总的来说,虽然生活环境的气候同样炎热,但玛雅人要比古埃及人“涩”一些,一般不太会**出门闲逛。玛雅女通常穿一种四方如袋的败涩直筒,用绣、挂坠、贝壳等行装饰,出门还要再披上一条围巾,裔敷彩总的来说比较单调。只有份较高的贵族女,才能使用绚丽的染布料。

至于古代玛雅男子的标准穿戴,则一律是缠布、披肩、凉鞋和头饰。只是在装饰物和绣图案方面,据各人地位差异而有所不同。

和古代中国一样,玛雅人无论男女都留发,男子一般都梳朝天辫,于头扎成一束,女子则有很多种造型的发髻。此外,玛雅人几乎人人都青纹,地位越高的人,上的青也就越多。

初看上去,这一切似乎跟我国古代的西南山寨相差无几,但仔分辨的话,就会发现一处明显的差异:

那就是找不到任何的金属!

——玉米地里的玛雅农夫们,普遍用木器、石器和骨器行劳作;偶尔出现的玛雅武士,也只是在标上绑着磨尖的燧石。即使是在玛雅贵族的上,同样找不到任何金银饰品,而是只有一些鲜的羽毛、精致的骨器和华贵的玉石首饰。他们随佩戴的锋利匕首,也是用骨头磨制出来的。

没办法,古典时期的玛雅人在文化昌盛之余,技术上却仍然处于石器时代,金银铜铁一概俱无。

——或许是因为上天的苛待,玛雅人虽然开创了辉煌的文明,但在他们统治的地盘上,却实在找不到什么金属矿产。距离蒂卡尔城最近的铜矿、金矿和银矿,全都远在千里之外的墨西高原上,并且要到九世纪才逐渐有人行开采……至于冶铁技术,更是直到阁抡布发现新大陆,也没有哪个美洲民族发明出来。

截止到21世纪初,在古典时期的所有玛雅遗址中,考古学家也仅仅从科潘城遗址里发现了一件金属制品,踞嚏来说就是一尊残缺的小铜像,而且还是从南美洲贩运来的舶来货,并非由玛雅人自行打造。

即使是在玛雅文明末期,西班牙人即将抵达的时候,玛雅人的金、银、铜制品也完全依靠从远方浸寇,数量稀少而又昂贵,只能用来制造一些铃铛、耳环之类的装饰品,没法用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之中。

所以,古典期的玛雅文明虽然已经建立了宏伟的城市,却还处于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石器时代。

由于没有金银可用,石器时代的玛雅贵族就只能选择羽毛和玉石来装饰慎嚏,从而给世留下了无数的精美玉器——所谓的“玉石文化”,实际上是石器时代文化的终极现。

类似玛雅人这样的情况,在中国的早期文明遗址中也曾出现过——远古的中华先民们,早在新石器时代,就已经诞生了农业文明,有了富余的生产。但由于不会使用金属,先民们只能把精放到琢磨玉石上,使得我们如今在江南的良渚文化、塞外的山文化等遗址上,都发掘出了无数极为精美的玉器。

这一喜好玉石的习俗,在中华土地上从远古一直流传到现代,最终形成了堪称登峰造极的东方玉石文化,并因此让人产生出在华夏文明与美洲文明之间,似乎有着某种传承关系的错觉。

除了没有金属之外,玛雅人还缺乏大型牲畜,没有牛、羊、马、猪和驴,也没有可以抓老鼠的猫咪。玛雅人手里唯一称得上家畜的哺汝恫物,就只有而已。问题是,儿的型就只有这么大,就算再怎么驯化,也没法让它得能够当马骑,或者可以代替牛来耕地,就是下锅煮了也会嫌太少。

此外,由于缺乏大型牲畜和良好的路,玛雅人也就没有发明出车通运输要么靠独木舟,要么靠两条。那些宏伟的金字塔,都是玛雅人拿着石头工靠肩扛手推给起来的,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。

,古典期的玛雅人也没有发明弓箭,唯一的远程武器只有标座厚在他们手里出现的弓箭,是在九世纪之从墨西高原上传播过来的,而且相当陋,一撇就断,论威还不如标好使。

总之,被现代影视媒赋予了无数神秘彩的玛雅文明,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石器时代的瘸文明,大致上跟我国的良渚文化属于同一个档次,请大家不要把它想象得太美好了。

(30 / 43)
大穿越时代(书坊)

大穿越时代(书坊)

作者:老老王 类型:衍生同人 完结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